千亿船舶巨头中国重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四次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
本报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7月20日,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国重工”,601989.SH)发布《关于再次延期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》的公告,此次已是中国重工第四次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。据了解,中国重工于6月16日发布公告称收到了《关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》(简称《监管工作函》),被追问涉及资产减值损失、信用减值损失、期间费用、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等方面的问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重工还于近日被立案调查。7月12日,中国重工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下发的《立案告知书》。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等法律法规,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国重工立案。对于中国重工一再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的具体原因,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等具体情况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于7月20日向中国重工其发送采访提纲,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。被立案调查7月13日,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,“公司于2023年7月1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《立案告知书》(证监立案字0142023015号),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等法律法规,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。”对此,中国重工表示,立案期间,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,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目前,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重工并没有详细披露被立案的原因。7月20日,北京盈科(上海)律师事务所张琦律师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可能会造成以下公司声誉受损、股价波动、监管处罚等影响。“在监管处罚上,根据中国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,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,并可能对公司进行行政处罚,如罚款、责令改正、暂停上市等。”张琦律师说道。同时,张琦律师也提及,股民在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情况下,有权利提起索赔。根据中国证券法的规定,如果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,可以向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。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、证券业协会或者法院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重工是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,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、海洋运输装备、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、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、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业务板块。其旗下拥有大连造船、武昌造船、北海造船等造船企业,业务覆盖船舶造修全周期,形成了VLCC、大型LNG船、万箱级集装箱船、LR2成品油船、好望角型散货船、25万吨矿砂船、40万吨矿砂船等多个船型。四次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7月20日,中国重工发布《关于再次延期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》的公告,而这已是其第四次发布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的公告,其他三次分别在6月29日、7月6日、7月13日。据了解,6月17日,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向其发送《监管工作函》,其中涉及中国重工2022年年度资产减值损失、信用减值损失、期间费用、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等方面的问题。对此,中国重工表示,公司将根据《监管工作函》要求,尽快组织相关各方对上述问题认真研究后予以回复,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根据中国重工7月20日最新的“延期回复”公告称,公司收到《监管工作函》后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就《监管工作函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、讨论并逐项核查、落实。截至目前,因《监管工作函》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仍需进一步确认和完善,公司已再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5个交易日对《监管工作函》予以回复。据悉,2022 年,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41.55亿元,同比增长11.67%;实现利润总额-25.50 亿元,上年同期为1.55亿元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22.61亿元,2021年同期为2.20亿元,同比下降1127.73%。截至2022年末,中国重工资产总额为1888.97亿元,同比增长4.86%;负债总额1048.13亿元,同比增长11.45%;所有者权益总额840.84亿元,同比下降2.34%,其中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34.87亿元,同比下降2.13%。而上交所则对中国重工2022年年报中的资产减值损失、信用减值损失、期间费用、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等方面的财务问题提出质疑。其中,中国重工2022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.23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178.33%,是自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。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18.51亿元,固定资产减值损失0.53亿元,合同资产减值损失0.18亿元。对于上述减值的原因,中国重工在年报中解释称,本集团所属的船舶制造企业船用设备、船用材料价格大幅上涨;劳动成本,维稳成本大幅提高,综合成本上涨压力较大,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销售合同出现亏损,导致部分存货账面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。不过,上交所则指出,根据外部信息,新船价格方面,截至2022年底,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.3%,较2016—2021年均值上升24.9%,达到2009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;成本端方面,2022年,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材价格有所回落,以SHFE热轧卷板指数为参考,2022年底价格同比下降6.08%,2022年全年交易均价同比下降16.35%。对此,上交所要求中国重工补充披露在2022年新船价格上涨且钢材价格回落的背景下,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幅高于2021年度的原因及合理性,并列示计算过程;同时说明在以前年度就相关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是否充分,并提供依据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交所还要求中国重工补充披露2022年年度管理费用、研发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,并解释职工薪酬增幅与职工人数变动存在较大不一致的原因。据了解,中国重工2022年度管理费用为40.71亿元,同比增长19.31%;研发费用14.32亿元,同比增长26%。上述两项期间费用均较往年有明显增长,其中职工薪酬是主要增长项。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24.16亿元,同比增长31.05%,但中国重工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人数较2021年底减少8.02%;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6.18亿元,同比增长48.97%,但中国重工研发人员人数较2021年底仅增长1.59%。此外,上交所还要求中国重工解释对于2022年在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减少的情况下,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的原因及合理性,以及应收账款增加83.12亿元的合理性和逻辑的一致性。上半年业绩将实现扭亏为盈此外,7月13日,中国重工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盈公告。公告称,预计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.9亿元至2.1亿元,与上年同期相比,将实现扭亏为盈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中国重工录得归母净亏损5.87亿元,每股收益-0.026元。对于上半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,中国重工表示,今年上半年,公司产品生产有序开展,交付的民船总量有所增加,营业收入平稳增长。同时,公司深入推进“成本工程”,聚焦大宗物资采购、外协外包、人工费用等成本管控,船舶总装建造及船舶修理业务毛利率相应提升,其他业务板块整体运行较为平稳,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。据了解,中国重工在今年5月23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就2023年度相关经营目标,公司已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予以披露,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50亿元,公司也将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,锚定全年目标,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任务,改善经营业绩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如今造船业处于新周期的上行阶段。而英国造船与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造船价格持续提升,克拉克森造船价格指数连续13周上涨,较2023年初上升3%,较2021年初上升33%。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1月份至5月份,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累计收入1376.4亿元,同比增长31.3%;利润总额46.4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行业利润率也在同步改善,2023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船舶行业的累计利润率达3.37%,同比上涨3.76个百分点;今年5月份单月利润率达5.85%,同比上涨3.61个百分点。对此,近期有投资者通过上证e互动向中国重工问及造船订单的情况。中国重工于7月17日回复称,目前,公司新船订单承接情况良好,生产任务较为饱满,下属船厂结合接单情况和建造进度有序安排生产计划。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情况需关注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。责任编辑:张蓓 主编:张豫宁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